---內廷---

 紫禁城的後半部是封建帝王及其家族居住的地方,稱為後寢。其中官殿、園林、樓、臺、亭、閣櫛比相連, 佈局緊湊。每座庭院除有門牆環繞外,又用高大的官牆圍成更深嚴的內部禁區,所以通稱內庭。
 內庭大致可分為帝、后的寢官--後三官;后妃官室--東西六官;清雍正以後的皇帝寢官--養心殿; 太上皇官殿--寧壽官;太后太妃官殿;太子居室等六組官殿區。
 內庭的主要建築是乾清官和坤寧官。由於這兩座建築是帝、后的寢官,所以建在紫禁城的中軸上,與外朝的 三大殿並稱為"三殿兩官",構成紫禁城的核心。所謂"兩官",指的就是內廷的乾清官和坤寧官。約於明代嘉靖 年間,在兩官之間加設了方型、單檐、四角攢尖的交泰殿,於是後來又有後三官之稱。
 乾清官在明代和清初,是封建皇帝居住的地方。這是一座九開間的重檐大殿,自明代永樂十九年建成後,歷 經明代弘治、正德、嘉靖、萬曆以及清代順治、嘉慶等朝的重建和翻修。現在乾清官的建築構件大多是清代嘉 慶二年重建後的遺物,佈局仍是明初初建時的原狀。這一區建築,周圍有四十間門廡環繞,東廡有端凝殿,是 收藏皇帝冠袍帶履之所。西廡的懋勤殿,是皇帝讀書和閱批本章的地方。南廡東端有雗林值班解答皇帝諮詢的 地方--上書房,西端是皇子讀書的地方--南書房。北端的門中還有壽藥房、總管太監值班房、庫房等。清 雍正年間,皇帝移居養心殿,乾清官改為接見外國使者的地方。
 坤寧官的規模略小於乾清官,但體制相同,也是重檐大殿,與乾清官、交泰殿同建在工字形的臺基上。明代 和清初,坤寧官是皇后居住的地方。清順治十三年,按滿族的習俗,仿瀋陽官殿中清寧官的形制,把坤寧官原 有的明代菱花隔扇改為窗戶紙糊在外的吊搭窗,把中間的正門移到東次間,改為雙扇木板門,西則室內增添了 大炕與韘蚺j鍋,作為崇奉薩滿教的祭祀場所。坤寧官東側,後來作為皇帝結婚洞房,康熙、同治及光緒帝大 婚時,m在這埵竁L。
 東、西六官,分佈在後三官左右,是皇妃的官室。它們是一些可稱作"標準單元"的庭院,每個庭院佔地約兩 公頃,由舉行接見儀式的前殿、配殿和寢殿組成。各庭院之間有縱橫街巷聯繫,街的兩端設官門和警衛值房。 各個庭院除了有自己的官門外,還有東西巷門,南北街門,規劃整齊,井井有條。慈禧皇太后時,為了擴大西 六官的長春官和儲秀官,把長春門與儲秀門拆掉,改建成廳式的體和殿與體元殿,因此現在這兩座官院,已成 為四進院的格局了。
 養心殿位於西六官的南面,原是明代所建,清雍正年間重修後,雍正及以後的皇帝都住在這堙A成為他們統 治人民發號施令的政治中心。殿內正中設寶座。西暖閣是皇帝的起居室,有時也在這堨l見大臣。再西的套間 在乾隆時是貯藏王羲之、王獻之、王珣字帖的地方,因名三希堂。東暖閣在同治以後改為召見大臣的場所,慈 安與慈禧"垂簾聽政"就在這堙C養心殿之後為寢殿,相互連接成"工"字型的佈局。寢殿兩旁的廡房稱體順堂、 燕喜堂,是皇帝召來的后妃的暫憩之處。
 寧壽官位於紫禁城的東部,俗稱外東路,原是明代的一號殿、仁壽官的位置。康熙二十八年,重建為寧壽官 。乾隆三十七年,清高宗對寧壽官大加擴建,才成為現在的規模,準備退位後,當太上皇時居住。
 在皇極門和寧壽門之間是一個寬闊的庭院,周圍植有蟠曲的古松,氣氛風雅。門堛漪虓扑筒M寧壽官,氣魄 宏偉,是模仿太和殿、坤寧官的形制而建的。
 寧壽官的後部以養性殿、樂壽堂為主,位居中路。東有暢音閣、慶壽堂、景福官一組燕娛建築,構成了太上 皇的"小內廷"。
 太后太妃的官室在紫禁城的西則,通稱為外西路,包括慈寧官、慈安官、壽康官等,供太妃太嬪也隨居此地 。
 慈寧官是明嘉靖十五年在仁壽官舊址上建起來的,萬曆年間遭火焚後又重建過。那時的正殿是單檐並不是太 高。清乾隆三十四年重建時,才改為重檐廡殿頂,很像坐朝用的大殿。它的後殿堙A供滿佛像,因此又叫大佛 堂。周圍築有朝房,對稱均齊。
 壽康官前後三進,位於慈寧官的西面。它的官殿之間m以"工"字殿的組合方法相互連接,便於起居。
 壽安官在壽康官的後面,明代叫做咸安官。現在該官的正殿的構架還是明代的遺物,乾隆三十六年,又經過 改建。殿前左右連樓相屬,殿後有山石、小廊,通向福宜齋和荁壽堂。堂前小苑點綴花木,幽靜典雅。壽安官 後的英華殿是一坐佛堂。殿前有乾隆年間增建的碑亭。碑亭左右長有兩棵蔥鬱茂密的菩提樹,整個庭院具有濃 厚的宗教氣氛。
 太子居室東、西六官之後,原是東、西五所,是皇太子們的住所。從乾隆年間之後,西五所因乾隆幼年住過 ,昇格為官,在西五所址,建起了重華官和建褔官。同樣,嘉慶皇帝也把原來的住處昇格為毓慶官。在寧壽官 南面建起南三所後,東五所就改為庫房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