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--紫禁城的神秘地方---

頁 一.

本頁目錄:午門 神武門 神武門慢道 下馬碑 角樓

午門

 午門是紫禁城的正門,建於明永樂十八年(1420年),順治四年(1647年)重修。午門左右城牆向前伸出成 凹形,它是以一座重檐九間的正樓和東西各兩座闕亭相連而成,形如雁翅,俗稱五鳳樓。清代每逢戰爭凱旋, 皇帝要御午門舉行俘禮。並規定每年初五、十五、廿五日是常朝的日子。是日,如皇帝御殿,群臣在太和殿前 行禮、奏事。如皇帝不御殿或不在京,王公大臣到太和門外,王公以下的官員只在午門前御路兩旁分東西班坐 班,如果沒有大事,糾儀官查過班,王公等從午門出來,大家即可散去。午門共有五個門洞,當中的正門,只 有皇帝才能出入。皇后在成婚入宮時可以走一次,再是殿試的時候,宣佈中了狀元、榜眼、探花三人出來時走 一次。宗室三公,文武官員只能走兩側門。東西兩蘑仇B左右矩形洞,平時不開,只有在大朝的日子,文東武 西,分別由掖門出入。再是殿試文武進士,按會試考中的名次,單數走左掖門,雙數走右掖門。另外,明朝廷 處罰廷杖大臣即在午門前的御路東側舉行。

神武門

 神武門是紫禁城的北門,建成於明代永樂十八年(1420年),原名玄武門,清代康熙年間重修後改名神武門 。門樓內原有鐘鼓,與鐘樓和鼓樓相應。黃昏後鐘樓鳴鐘一百零八聲,而後起更,起更敲鼓,打鐘擊鼓至次日 拂曉復鳴鐘,每日欽天監派員上神武門樓上指示更點。清代選秀女時,應選女子都進出神武門。  

神武門慢道(俗稱馬道)

 神武門內墩臺的兩側有通道,由地面轉折而上,是通向城樓和城垣頂面的交通要道。紫禁城的城垣、城樓、 角樓都是防禦性的建築物,為了車馬護軍通行方便,通道不用階梯式踏跺,而是將大城磚砌築成斜面鋸齒形石 姜石察坡道路面。

下馬碑

 東,西華門都立有這樣的下馬碑,高約四米,寬約一米的石碑。碑身正背面鑴刻滿,蒙,漢,回,藏五種文 字,漢字是"至此下馬"。另午門的左,右闕門外也各有一座下馬碑,碑身正面鑴刻漢,滿,藏三種文字,漢字 是"官員人等至此下馬"八個楷體。到達下馬碑前,文官下轎,武官下轎,不得踰越,然後必恭必敬的步入去。 這種規定是皇宮門衛森嚴,皇權至上的一種標誌。

角樓

 紫禁城四隅各有一座角樓,作為暸望警戒之用。角樓平面呈曲尺形,屋頂是三重檐(三滴水式)。上層檐由 四角攢尖頂和歇山式頂組成,四面亮山,正脊縱橫交叉,中安銅度金寶鼎。中層檐採抱廈和亮山互相勾連的歇 山頂,下層檐採用半坡頂的腰檐,多角相連的屋頂。角樓屋頂用七十二條脊相啣接,形成縱橫連貫,多角交錯 ,造型複雜而美觀,而且建築在沉實,簡單。長且平的城牆上,外觀顯得上浮下緊,顏色則下素上彩。這種對 比的配置,更增加了角樓的氣勢,是中國古代建築藝術的傑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