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--實用建築---

 實用建築,種類繁多,有交通方面的橋樑、道路,水利方面的堤壩堰閘,天文方面的觀星臺、觀象臺,報時 的鐘樓鼓樓等等。
 秦始皇統一六國,為了邋視天下及迅速貫徹朝廷命令,以京城或陽為中心,興建敦射型馳道,「東窮齊燕, 南極吳楚」。當時規定路面寬五十步,每隔三丈植樹,兩邊路基用鐵椎夯實。根據留存的殘跡看,寬度確實可 供幾匹馬並列奔馳,是中國最早的國道。
 水利一向是關係國計民生的大事。自夏禹治水以來,歷代在水利建設上都投入大量人力物力。四川成都灌縣 著名的都江堰,是戰國秦昭王時蜀邵太守李冰興修的大型配套水利工程,保證了川中數百萬畝良田的灌溉。歷 代在治理黃河和修築捍海塘中,創造了許多優秀的水利建築典範。五代吳越國精心治理太湖,廣築堰閘,五里 為浦,十里為塘,使我國農業史上出現了「蘇湖熟,天下足」的水稻高產區。
 為了掌擢天文和氣象情況,商周時已有專人觀測,後世都設有欽天監專司其職。觀測天象需要高臺,今河南 登封縣的觀星臺,相傳是周朝初年立土圭以測日影的地方,元代就其遺地建成今臺,臺上有石圭和測影高表。 北京古觀象臺建於明英宗時,由此時至清末用於觀測約五百年之久,至今猶存,為世界所罕見。
 古代京城有報時用的鐘樓鼓樓,每天按十二個時辰擊鼓撞鐘以傳遞時間信息。所報的時間依據天文觀測。鐘 鼓樓同時又以其高聳的造型點綴著城巿。
 橋,是人類征服河川險阻的實用建築。樑橋、拱橋、蹬橋、連拱橋(以上多為石橋)、竹橋、索橋、舟橋、 敝肩橋、懸臂橋...各顯其能,各盡其態,取材不一,造法有別,式樣互異,有的橋還在頂部築小屋或造風 雨亭。它們以不同風格出現,寓欣賞價值於實用價值之中。
 巍然跨於洨河之上的安濟橋,在今河北趙縣,俗稱「趙州橋」,建於隋大業年間(605-617年),由著名匠師 李春主持營建。它的大跨度石拱橋洞長達三十七米,高七米,截取六十度平緩弧線置於橋面,橋堍各有兩個小 拱造成敝肩,用來減少橋身重量,以利於加速洩洪,並使橋的整體造型顯得柔和輕盈,分外美觀。現在中國鐵 路、公路橋,都是按照這一基本結構原理建造起來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