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--園林建築---

 中國園林,起源於商周時代的苑囿。它本來是帝王狩獵之區,後來圈圍起來,植以林木,蓄養禽獸,挖地灌 溉,逐漸演化為游幸觀賞之所。最早見於記載的,商代有鹿臺,周代有靈臺、靈沼、靈囿。這些苑囿,平時百 姓可以進入樵獵。秦漢王朝利用大自然的地形地貌,山水河泊,經過人工的適當加工,選擇有利地勢,構築樓 、臺、亭、榭,配置花木,建成規模宏大的皇家苑林。像秦代的甘泉苑,漢代的上林苑,都以自然和人工相結 合取勝。唐代,由於經濟的發展和建築技術的進步,人工佈置的程度逐漸增大,開池鑿湖、疊石堆山、種花植 樹,以裝點樓榭,山、水、花木、建築四者全備。它們作為中國園林的四大要素,形成了中國園林獨特的藝術 風格。
 皇家苑林之外,私家園林也從六朝(魏晉南北朝)開始蓬勃發展起來。它們在遠比皇家園林為小的面積上, 片山勺水,師法自然,運用小中見大,散點佈局的藝術手法,體現城巿山林的隱逸之趣。唐代詩人王維,在家 鄉構築「輞川別業」,模擬自然,追求野趣,創造了數十個淡泊明遠的景點,開拓了「文人園」的新路子。到 了宋代,一批專門營建園林的工匠專業隊伍已經形成,稱為「花園子」,尤以蘇州的造園工匠最有名。
 江南私宅造園之風,始盛於南宋。明清兩代達到高峰。蘇州、杭州、湖州都是江南著名的園林城巿,流風所 及,影響到大江南北,揚州因鹽商財雄,造園亦多。自宋以下,文人參與造園,將詩詞、國畫的意境帶進了園 林。建於北宋的蘇州滄浪亭,是蘇舜欽購前代別墅營造的私園,富於山林隱逸之趣;建於元代的蘇州獅子林, 相傳與大畫家倪雲林的畫石藝術相關,富於山石林壑之奇;蘇州的拙政園、留園分別建於明清,集園林藝術的 大成。這四園,代表四個朝代的造園風格,合稱「四大名園」。即蘇州一地,園林數以百計,歷代毀廢者有二 百八十九座,至今還留存的,有五十八座(包括殘敗園林)。
 私家園林,佔地都比較了,和它們所要體現的城中山林,本來很不相稱。如果照著真山水鋪排,適見其拙。 但造園藝術家卻能藏拙示巧,以小見大。辦法之一,是「隔而不隔」,避免一覽無餘。例如滄浪亭,一進門就 是土丘,上有巨石為屏,使一些景物掩藏起來,卻又不全然阻隔,視線從兩側望過去,迴廊、粉牆、屋檐半現 半隱,莫測深淺。這樣就使園林彷彿擴大了許多。
 辦法之二,是固定的景物層次豐富,含不盡於已盡。水鄉江南的園林都鑿水池,水通園外而成活水。蘇州拙 政園以大水池為中心,許多建築物臨水而立,與遠處景觀構成多側面的層次;池岸多參天古樹,濃蔭相連如蓋 ,產生水、岸、空的上下空間層次。再加上曲折逶迤的池岸,磊石錯落的溪谷,造型各異的亭閣軒榭,散佈而 又簇擁著主體建築遠香堂和見山樓,漫步園中時稍換一個角度就像換了景觀。
 辦法之三,是「借」未有之景以「擴」園。借景,是園林藝術常用的方法,造園更要追求的是借園外之景。 滄浪亭的取名不能無水,如果只鑿一池,顯得狹窄不相稱。於是,選園址於兩面是水的地點,一面是隔牆的水 巷,藉漏窗以見水上小橋,以聞行舟欸乃;一面是傍園的溪流,似在園內,實在園外。
 明清江南園林藝術又影響到北方皇家苑林,北京頤和園和承德的清帝行宮(避暑山莊)就是這樣的適例。但 因其佔地廣,又有真水真山(頤和園只「借」遠處香山),無需在「小中見大」上多作考慮;它們要顯示皇家 氣派,在色彩上講究金碧輝煌,雖多天然之景,卻又減少了自然風姿,不像江南園林那樣刻意追求塵囂中的閒 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