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--軍事建築---

 中國最早的防禦建築始於何時呢?原來,早在原始社會時防禦建築已經出現,但那是用來防禦野獸侵襲的; 據考古發掘,原始村落周圍築有挖土壘成的牆,牆外就是挖去了壘牆用土的土壕。後來由簡到繁、由少到多, 發展成為戰爭攻防用的軍事建築設施:城牆、濠塹、關隘、敵樓、峰火臺。
商周時代築城以捍衛宮廷皇室,已見於史籍記載。春秋戰國時期,戰事頻繁,各諸侯國興築長城禦北方之敵; 秦統一後,將北部諸段長城連接起來,並有所延伸,這就是後來舉世聞名的萬里長城。秦代長城,西起臨洮( 今甘肅岷縣),東迄遼東,長達五千餘公里。漢代進一步加築,西段進入今新疆,東段經狼山、陰山、赤峰直 至今吉林地。根據留存的殘跡看,沿長城還廣建城堡、烽火臺,連續不斷,守衛相望,規模宏偉。現在所見的 長城,是明代重條過的,全長五千六百六十餘公里;合華里為一萬一千三百餘里,所謂「萬里長城」是名實相 符的。敵樓約隔三十至一百米即有一座,向外突出,下層住守軍,上層用於瞭望和發射兵器,設有雉堞、炮窗 、瞭望口。在依山而築的城牆最高處,夯土築有烽堠,相間約一公里半,以「日間舉煙,夜間舉火」為信號, 作報警之用。每隔五十米有墩臺,以嚴防守。在山口險要處更建多重城牆,設置營堡,形成關隘。如居庸關有 外鎮(八達嶺)、本關、南口三道關隘,雁門關用大石砌牆,前後三道,小石牆多至二十五道;山海關高達十 一米,寬至七米。臨海更有伸入大海的城堡,稱為老龍頭。整座長城,蜿蜒曲折於山脈的分水線上,跌宕起伏 於高山巨壑之間,像一條矯健的游龍。長城,是古代偉大建築工程,現在已被列為世界十大奇觀之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