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--宮廷建築---

 中國現存最早的宮廷建築,是河南安陽小屯村的商代後期的宮廷遺址。宮殿蓋在由黃土夯築的高臺上,最大 的一個臺基,達14.5米x80米。房屋的平面成方形、長方形和凹字形,並且有長廊。
 周代的宮室,擴大了規模,並在周圍築起夯土城牆,有的還在牆外挖濠以作衛護。根據「考工記」記載,宮 城每邊九里,各開三門。城中街道,九縱九橫。正中是宮殿,左面是祖廟,右面是祭壇;前面是辦公區,後面 是商巿。形成了以王權為核心,左祀右祭,前朝後巿的形制。
 從商、周到秦、漢,還盛行夯築高臺,供帝王遊宴。如:殷商有鹿臺,西周有靈臺,春秋吳王有姑蘇臺,秦 始皇有瑯琊臺。
 秦始皇統一六國,集中六國財富和人力物力,建造了超越以往的宏偉宮廷。僅阿房宮,東西達五百步,南北 達五十丈,上可以坐萬人,下可以建五丈旗,四周閣道環繞,自殿下直抵南山。門闕利用高高的南山山脊削建 而成。這僅僅是秦宮的一座前殿,整個宮殿規模可想而知。
 漢代利用自然的山山水水,將宮廷建築群散佈其中,形成一個個獨立門戶的小宮區,然後在外面用大宮牆包 圍起來,使人工建築和大自然景觀和諧地揉合在一起,氣勢壯麗。皇帝臨朝的未央宮,太后居住的長樂宮,太 子居住的北宮,幸游觀賞的建章宮,寬闊的太液池,池中的蓬萊、方丈、瀛洲三島,都是名傳千古的勝景。
 唐代是中國歷史的極盛時期,宮廷建築在長安城的中軸線北端,規畫得十分整齊。從南端的朱雀門、承天門 到太極殿、兩儀殿等,逐次建造了十數座門殿,顯得莊嚴肅穆。又在中軸線兩側建造了百福、大吉等殿,形成 對稱佈局。穿越玄武門,就進入禁宮內苑,這裡是帝后嬪妃居住和宴游之所;後宮的建築還開創了以人工開鑿 園林以供游賞的新格局。
 宋元時期,宮廷建築除了仍有宏偉的外觀,更強調了色彩的豪華和內部裝修的精緻。宋代用紅色漆柱,繪以 盤柱金龍,氣勢不凡。還用各種色彩的琉璃製品,裝飾宮廷建築。從元代開始,宮廷內壁用氈毯、毛皮、絲綢 等工藝品懸掛起來,艷麗多姿。傢具選用紫檀、楠木等貴重材料,精雕細作,大大美化了宮廷內室。
 明清兩代的宮廷,現在稱為北京故宮。它是中國宮廷建築發展的頂峰。故宮是按照皇權至高無上的意識精心 構築而成。它依托外城、內城、皇城、紫禁城四套城牆作前衛後護,層層圍繞;再在核心區順序建立皇帝臨朝 區、嬪妃居住區和御花園,充分體現了豪華、莊嚴、雄偉的皇家氣勢。
 故宮集中國歷代宮廷設計之大成,以一條南北全長7.5公里的中軸線為主體骨幹,以外城的永定門為起點, 建造一條筆直寬闊的大街,貫穿外城,直達內城的正陽門。在大街的東西兩側,天壇、先農壇兩組龐大的建築 群對稱聳立。從內城的正陽門往北延伸,按中國宮廷「五門」古制,建造了宏偉的大清門、天安門、端門、午 門、太和門。在大清門到天安門的石皮御道兩側用整齊莊嚴的千步廊翊衛左右;天安門前的御街則橫向展開, 配以五座漢白玉石橋,高聳入雲的一對華表,巨大的石獅,襯托出皇城正面的雄偉。從太和門入內,迎面一片 遼闊的磚砌廣場,場的盡頭展開三層漢白玉圍砌而成的崇高臺座,臺上太和殿、中和殿、保和殿三座金碧輝煌 的巨大宮殿,構成帝王臨朝區,具有踞高臨下、雄視皇城的氣勢。繼續往北,以乾清門分隔,進入禁宮內苑, 由乾清宮、交泰殿、坤寧宮組成核心建築群,左右配置妃嬪居住的許多組宮院。後面為御花園。出紫禁城北端 的神武門,迎面聳立高起約五十公尺的景山,這是中軸線部署的最高峰和全城的制高點。在景山之後,經過皇 城的地安門,最後以形體高大的鐘樓、鼓樓作中軸線的終點,從而完成了中國古制「左祖右廟」、「五門」、 「三朝」、「前朝後寢」等各種規範要求。它以黃色琉璃、漢白玉和三原色為基調的畫棟雕樑,統一了整個建 築群的色彩;又用崇臺疊階、廣場、院落和重檐、單檐、廡殿、歇山等不同屋頂造型,來區分主次,突出重點 ,最終形成了主次分明、功能齊全、嚴整和諧、美輪美奐的宮廷建築,成為中國建築科學和藝術上的驕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