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--中國古代建築的藝術特色---

 建築,無論是單體建築、群體建築,都出於實用的需要。中國古代的建築,總是既有實用價值又兼具觀賞價 值。不同的建築物有不同的實用要求,也就分別體現出程度不等、風格相異的觀賞美;材質(木、磚、石)的 利用、色調的選取,又使它們增加厚重感或輕盈感,分別顯示了雄渾、軒昂、素樸、秀麗等等觀賞美。
 房屋建築以隔而不隔為設計特色。單體的小小民房,有它的建築細胞-「間」。原始社會的房屋都是木支柱的 圓頂或方頂小屋組合。後來發展成為民房基本結構成式:先立柱,柱上架樑,樑與樑之間用檁和枋橫向聯結, 分割為「間」;頂上加椽子,蓋頂,周圍砌牆。這種房屋,除了最小最陋者外,都分成「間」,「間」和「間 」既相隔又相通;隔是為了便於使用,通是為了不感到逼促,而又不是一覽無餘。如果地大財雄,建築時可以 橫向展開,成為五間、七間、十間的廳、堂、廊、廡畢具的大屋;縱向延伸,中間留院落,可以成為庭院深深 深幾許的大院深宅;向高空重疊,可以成為樓、閣;由四面環繞,可以聯結成北京式的四合院、江南式的走馬 樓(指樓房之間能夠環通);如依不規則地形作多變的散點佈置,配以池、石、花、木,又可以建成小型群體 構築的私園。而這一切,都是「間」的直接間接的發展變化,都是隔而不隔的建築設計。
 房屋建築以線條變化為構形特色。原始民房已有方頂、圓頂之別,方頂的線條是垂直或平行的,具凝重感;圓 頂則取其流線型,富流動感。後來除平頂、穹頂外,又有坡頂、倒錐頂、攢尖頂、廡殿頂、歇山頂、捲棚頂; 屋檐有單檐、重檐等等。如果是亭、臺、樓、閣、堂、殿、軒、榭,則視體量的大小和平面圖的正方、長方、 六角、八角、凹形、圓形、曲尺形之異而各逞美趣。由於木材質地細,重量輕,易於加工,古代房屋建築多取 輕盈流暢的立體線條。大型建築物的屋檐,往往處理成向兩側微微反翹的弧線,屋檐轉角處向上高挑,出現「 檐牙高啄,翼角翬飛」的藝術造型;加上長廊逶迤,雲牆蜿蜒,洞門如月,漏窗似鏤,頂下斗拱前昂後伸,牆 間磚刻狀物摹形,婉轉起伏的空間線條旋律,美化了建築群體的外觀。
 房屋古建築又具有圖案裝飾美。雕樑畫棟,尤見於故宮。它的樑枋彩繪,以幾何圖形取勝,色彩對比強烈,富 麗豪華。蘇州彩繪以包袱錦、如意頭圖案和淺絳山水花卉翎毛題材為主,色彩明麗,輕盈柔和。
 利用不同的材料構成建築物的不同風姿,而各具和諧美,是古代建築的又一特色。彩色釉陶、琉璃製品用於皇 家建築,與它的金碧輝煌氣派相一致;這些材料為官民所不能用,只有寺觀算是神佛殿宇,也可以用來增加它 的莊嚴氣概。江南建築鳥屋粉牆,是民房或退歸林下的官僚宅第的基本色調,與恬靜淡雅的建築美相和諧。湖 濱澤區的干欄式住宅,山區的小竹樓或木石混合建築的小樓,漠北的圓形穹頂蒙古包,都是就地取材的建築物 ,也都與自然環境協調,具有樸實的建築美。
 中國古代的城巿建築,講究整體規畫。早在先秦時期已顯示出相當高超的整體綜合設計能力,蘇州、臨淄、咸 陽等著名大城規畫得整齊有致。唐代長安坊巿,南宋平江府城都已形成井然有序的潢盤格型,街巷河橋、寺觀 塔院各得其所,工商巿肆、官衙民居自成體系,從居住、貿易、行政、游覽等各個方面,發揮了建築群體配置 藝術的很高水平,具有東方城巿的特有風采。
 其他建築如城牆之用於防衛,烽火臺之用於警報,驛站之用於官郵,實用性更強,但也有高踞雄視的雄壯美或 平野棲歇的舒適美。